春夏吃胡豆味美需注
胡豆又称“蚕豆”,每年四五月,油菜结籽的时候,胡豆也日渐饱满,正是川西吃胡豆的好季节。在四川人的饭桌上,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一盘胡豆。胡豆虽然味道清香诱人,但是“蚕豆病”患者就无缘此种美味了。
PART0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在我国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较为多见。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又叫“G6PD缺陷溶血症”。蚕豆病和普通过敏性质不一样,属于基因缺陷,由父母遗传给孩子,其中3岁以下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70%,男性占到了患者人数的90%。这些人血液里的红细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种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酶类,体内的红细胞膜就会变得僵硬和脆弱,容易破裂和溶血。当红细胞碰上带有“氧化性”物质,红细胞就会被破坏,而新鲜蚕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氧化物质,极易造成急性溶血性*疸和溶血性贫血。
所以哺乳的妈妈或者三岁以下的小孩第一次吃蚕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PART02
蚕豆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蚕豆病起病急,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到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巩膜轻度*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等。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蚕豆发生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的量的大小并无关系,基本没有规律可寻,所以蚕豆病患者不要有“只是少吃一点点!”的念头。
PART03
使用药物
蚕豆病患者除了不要吃蚕豆制品,在使用药物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应避免使用的一些常见药物快找个小本本记下来吧:
(一)西药
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啉、氯喹、奎宁;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甲氯酚酸等;
砜类药:氨苯砜、噻唑砜;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柳氮磺胺吡啶、磺胺异噁唑等;
解*药:亚甲蓝、砷化氢;
喹诺酮类: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奈啶酸;
其他: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维生素C、维生素K、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磺舒、苯海拉明、秋水仙碱、左旋多巴、苯妥因钠、丙磺舒、多巴胺、普鲁卡因胺、苯海索、扑尔敏、奎尼丁、阿霉素、格列苯脲等。
(二)中药
*连/川连、牛*、金银花、茵栀*、腊梅花、珍珠(粉)、熊胆、番泻叶等
(三)中成药
某些中成药含有导致蚕豆病发病的成分,这些中成药主要包括保婴丹、茵栀*口服液、感冒清胶囊、维C银翘片、双*连口服液、牛*解*片、盐酸小檗碱片、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清开灵、*连素等。
PART04
参考文献: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5(6):-.
-END-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