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液病的危险信号有哪些二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骨骼及关节疼痛

骨骼及关节疼痛是急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其他部位的实体癌瘤转移至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造成的。因白血病细胞或转移的实体瘤细胞浸润和破坏骨皮质和骨膜引起疼痛。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除骨骼疼痛外,还可出现疼痛局部的包块或骨折。

自发性骨关节痛主要表现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常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也常常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等。白血病浸润引起的骨骼疼痛常无局部关节的红、肿、热、痛表现。胸骨下下段压痛对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各种病因引起的骨髓坏死有发热伴局部骨骼疼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

消瘦的原因很多,除个人体质的特点和差异外,消瘦常是些疾病的表现。凡是不明原因的进行性消瘦,应考虑恶性血液病的可能。引起消瘦的恶性血液病一般为慢性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包块

上腹部包块可分为左上腹和右上腹包块,左上腹包块一般是指脾脏肿大,右上腹包块指肝脏肿大。血液病中引起肝脾大的疾病有慢性过程的血管外溶血,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肝脾大是由于异常的红细胞在脾脏不断地破坏,胆红素在肝脏的不断沉积所致,肝脾大的同时可合并有巩膜*染,甚至胆结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病*感染所致,肝脾大的同时常合并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儿童尤为多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体征为脾大,有时脾大为首发症状,轻者肋下刚扪及或肋下数厘米,也可肿大达脐部,严重着可达盆腔。若合并骨髓纤维化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大更为显著。部分患者可有肝大,同时合并有低热、消瘦、多汗、因脾大引起的进食后饱胀感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脾肿大伴发淋巴结的肿大,同时有消瘦、低热、乏力、多汗,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的是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较大,一般在50岁以上,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以青壮年为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儿童为多见,往往表现为脾大伴发热、骨及关节的疼痛,以及淋巴结的肿大。

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的无痛性肿块

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的肿块常常是淋巴结肿大所致。淋巴结肿大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较常见体征,疾病进展时,淋巴结可逐渐增大,由局部发展到全身各处,多为对称性,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小的浅表淋巴结不被患者所注意,仅在体检时发现,大的浅表淋巴结可有核桃、鸡蛋样大小,由于没有痛感,虽然肿大明显,有些患者仍不注意。当然,光凭淋巴结肿大不能诊断,还应根据骨髓和一些其他的相关检查来确诊。

不明原因的尿色改变

在血液病中,全程血尿多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友病、各种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终末血尿往往是膀胱部位的炎症所致,一般与血液病无关。血红蛋白尿常常是血管内溶血的表现,常见疾病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间歇发作,在睡眠时常常加重,疾病发作时有腰部的酸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及贫血,还可有巩膜*染,此外还可有轻度龈血、鼻出血或发热感染。血管外溶血的典型代表疾病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其表现为血程度轻重不一,常常会出现浓茶色尿,主要是尿胆原增多导致尿色的改变;*疸可轻可重,牌脏可轻至中度肿大,多同时有肝大。

血栓

血液病中高黏滞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容易继发血栓形成。血液病中的血栓部位一般在四肢的末端,如脚趾的血栓引起疼痛、跛行。发生在眼底的血栓可以引起视物障碍。内耳供血障碍可发生耳鸣、听力减退,甚至失聪。当然也可引起心脑血管的血栓形成。许多疾病可发生高黏滞综合征,主要是血液细胞成分的增多,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血浆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血脂等的增高也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和影响流速,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