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判断糖尿病的主要的依据之一,但是测量血糖受到进餐的影响,往往都需要要求空腹来进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其实也是判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
与身体血糖检测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不受空腹的限制,还是可以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是什么,多长时间测量一次会比较好哪?
血糖测量的时间段相对比较的多,比如: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以及餐后血糖等等。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以随时地做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我们人体血液之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可以反映患者在采血之前2个月之内平均一下身体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相对而言会比较的稳定,不受餐前空腹或者是餐后的相关影响,可以很好的反应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的程度,为患者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实也是糖尿病监控的一个“金标准”,但是许多的糖友对这项指标都存在了很多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下:
1、数值越接近越好:这种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控制的标准主要也是因人而异的。标准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是4%-5.9%左右(目前我国将控制的标准定在6.5%以下)。
2、认为需要经常地进行检测:初诊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身体血糖控制平稳并且达标的患者每年测定2次就可以了;对于治疗的方案改变或者是血糖控制没有可以达标的患者,建议每个季度测定1次。
3、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监测一个就可以了:而且这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与随机的血糖来相比,糖化血红蛋白不受一时偶然因素的相关影响,稳定性比较好;而血糖可以反映即时的相关情况,尤其通过多点血糖监测可以反映出全天血糖波动以及空置的情况。
4、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是不受进餐的影响,可以在任意的时间进行采血;但是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检测的结果并不可靠,应该采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者是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自身血糖控制的情况。
5、糖化血红蛋白非常的稳定,总可以反映出真实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身体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但是有的时候这两者的变化并不一致,比如:爆发性1型的糖尿病、缺铁性的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妊娠妇女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急慢性失血、慢性肾衰以及血红蛋白病等,检测结果都不准确。
在我们中国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中,主要的依据就是糖尿病症状以及自身血糖的水平;而在美国糖尿病协会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中,糖化血红蛋白也已经被纳入了其中。
正常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6.0%。糖尿病人在没有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之前糖化血红蛋白往往会高于>7%,如果是经过相关的治疗之后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会大于7%的时候则可以说明血糖没有调控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来调整相关的治疗方案了。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反应采血钱两个月平均血糖的水平,但是这也不用两个月就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血红蛋白的寿命大约是在天左右,各位可以三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如果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则可以延长到六个月做一次身体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数据比较的客观,稳定性比较的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2-3个月左右的糖代谢的情况,同时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以及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非常好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