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编者按: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中心分会年会(CHINAFBP)于8月17日在郑州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期间海*医院肾内科郭志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的精彩学术报告,现凯德传媒结合郭教授讲课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郭志勇教授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以多器官微循环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手段上也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其治疗方案也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预后大为改善。经典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主要指溶血尿*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
1
溶血尿*综合征(HUS)
HUS主要因不同机制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以及微循环中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肾衰竭三联征。根据病因学及临床特征等的不同,HUS包括典型HUS,也称腹泻相关型HUS(diarrheaHUS,D+HUS),及无腹泻的HUS(diarrheanegativeHUS,D-HUS),也称不典型HUS(atypicalHUS,aHUS)。
在确诊D+HUS后,治疗上以支持对症为原则,包括输注悬浮红细胞、血小板;悬浮红细胞通常在血红蛋白水平小于60g/L时输注;在有活动出血或进行有创检查时可输注血小板;止泻药物可能会增加中*性巨结肠的可能,需慎用;对于抗生索的使用目前尚存在争议;研究认为应用抗菌素杀菌后可导致细菌已产生的志贺*素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最新的研究提示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及抗补体治疗对部分D+HUS也有效,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目前认为D-HUS的发病机制多与补体旁路途径的调节异常有关,故治疗方案的确定也应与此密切相关,血浆置换(新鲜冰冻血浆)是目前治疗D-HUS的一线方案,尤其是对于补体H因子基因突变或存在H因子抗体的患者;针对自身免疫机制,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括立妥昔单抗等,在结束血浆置换治疗后可试用于后续治疗;D-HUS患者行肾移植多因疾病复发而导致移植肾失功,对于补体调节蛋白的基因检测有利于更好的对移植后D-HUS复发的风险做出评估;随着对D-HUS发病机制的认识,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新型疗法的发展方向。
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TTP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溶血、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肾衰竭及发热五联征,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患者;确诊TTP后应尽快进行血浆置换,因其可以补充大量ADAMTS-13,清除抗ADAMTS-13抗体或大分子vWF;如无立即进行血浆置换的条件,可先输注大量血浆直到可进行血浆置换;接受血浆置换后,80%获得性TTP的患者可治愈;血浆置换应每日进行,直至血小板恢复正常;30%~40%的TTP患者可能会复发,复发可在数日或数年之后,需继续血浆疗法。
会议花絮:
--End--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