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常见的不符合描述之二 [复制链接]

1#

索引|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篇推文

解读|新三同时管理办法

理想的评价

三同时新办法颁布之后|理想预评价

三同时新办法颁布之后|理想的防护设施设计

三同时新办法颁布之后|理想的控制效果评价

再质疑|当前职卫资质认可内容和方法的合法性

一机构资质现场评审中,常见的问题。

1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工艺设备、原辅料等描述欠完整;

2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议欠具体,没针对性;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无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4评价资料收集欠完善,原辅料成分欠清晰,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措施资料收集不完善;

5现场调查表不符合要求,不能打印;

6评价检测原始资料欠完整,数字修约不一致,计算过程欠清晰;

7完善评价结论;

8完善职业健康调查与评价。

9补充完善评价依据;

10完善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11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

12补充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结论;13补充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14细化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分析;15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

二监督检查过程中,报告书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定期检测

1.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时未出具本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书;2.现场调查记录未见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相关内容的调查;3.个体采样样品数未能满足GBZ要求;4.现场采样未绘制采样点设置示意图,采样人、复核人未签字确认;5.检测计划制定日期为5月30日,现场调查日期为5月19日,检测计划评审日期为5月19日;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没有签名;2.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3.个体噪声只检测2个小时,且检测设备没有编号;4.油墨没有出具挥发性组分分析报告;5.个体采样数目不符合GBZ的规范;6.检测报告没有采样日期、样品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7.检测报告没有仪器设备的名称及唯一性标识;8.检测报告没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名。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表及检测方案无企业确认2.无个体检测数据3.检测结论存在笔误(不计分)

定期检测

1.未在被服务对象显著标志物位置前拍照;2.无工作日写实;3.部分原辅材料的MSDS资料不全,危害因素辨识缺少依据

定期检测

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设备设施及测点布局情况表格空缺,未见附件内容,设备台账无铝棒加热炉、模具加热炉、时效炉布置位置。无工作写实记录(劳动者作业情况不能代替工作日写实记录);2.检测方案:铝棒加热炉工作岗位未识别化学因素:氧化铝,粉尘均为短时间采样,无长时间采样,结果报告有TWA(长时间)结果;3.检测报告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检测计划不详细,采样设备型号不具体,噪声检测方式未确定;2.采样记录中无“以下空白”等记录封闭标识;3.未在被服务对象显著标志物位置前拍照留证并归档保存。

4.缺工作日写实。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有涂改未签名;2.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3.检测报告单缺少检测标准。

定期检测

1.未制定检测方案;2.记录信息不全、填写不规范;3.现场调查及工作日写实不符合标准;4.个别岗位只采一个短时间样品,长时间只采1h,没有代表性。

定期检测

1、检测合同缺页,内容不全。2、合同评审内容不够齐全,缺乏具体针对和明确性。3、未在现场采样点进行拍照或摄影留证。4、现场采样未绘制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定期检测

1.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时未出具本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书;2.现场调查及工作日写实不符合标准,调查时验布机1台,检测报告中显示检测当天21台验布机,数据矛盾,且只运行1台,仍认为是满负荷生产,运行正常;3.检测报告中未见委托单位的地址、检测样品的描述;4.检测报告出具时间为6月16日,而检测报告审核记录中批准时间为6月17日;

定期检测

1.涂改没有签字(生产设备布局调查);2.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3.采样原始记录不符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采样只有1人签字;4.只对下午进行了噪声检测,与检测计划不一致;5.未进行个体检测。没有等效声级的计算原始记录,但是检测报告出的是等效声级的数据;6.没有检测WBGT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有涂改未签名;2.对未作检测或未作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固化剂等),未说明理由;3.检测报告内容缺少:样品接收日期;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

定期检测

1、测点布置图遗漏噪声;2、合同评审对检测能力等没有涉及;3、样品流转单无送样人。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中的劳动者工作日写实调查表中没有对其他作业进行具体的描述,记录信息不全面;2.现场采样绘制的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没有采样人和复核人签名确认,且只是作为报告的附件体现,没有原始的表格签名确认存档;3.未制定技术服务方案并未有用人单位签字确认;4.采样布点不规范。如个体噪声检测结果超标,却没有对关键岗位进行定点布点检测,以判断噪声超标的具体原因,另外,其他作业是否也是引起噪声超标的原因,也要通过现场调查或者现场检测来判断;5.气相色谱测定原始记录没有标准曲线谱图;6.现场采样影像资料没有标明具体的检测岗位和拍照时间;

7.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与分析中噪声的检测结果错误,应该换算为40h等效声级。另外,针对检测结果的建议缺乏针对性,有待继续完善;8.三苯的气相色谱测定的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原始资料没有提供。

现状

评价

1.现场调查未见影像资料;2.采样数据中未见个体采样,代表性不够;检测结果报告单中采样时段分三个平行样品,但原始记录只有一个样品,不一致,采样时段应为上、中、下午三个时段;3.采样时间不合理,原始记录中,采样人员相同,电镀车间和喷涂车间不同点位定点采样只相隔一分钟;4.三天的原始记录编写人为同一人,涂改签名均为同一人;5.原始记录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采样提及与样品流转单的采样体积不一致;6、评价报告中未对近3年企业开展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仅分析14年的,不符合现状评价报告编制规范;7、采样方案和评价方案的文件非受控文件,未见受控号,不属于程序文件;8.活性炭管、吸收液等采样缺乏空白对照样品,原始记录未记录9.评价报告归档资料缺乏,如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各项执行情况未见。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如其他作业的工作内容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如电焊作业没有识别相应的化学*物),调漆岗位未进行检测;3.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中出现“紫外辐射采样流量0.05L/min”;4.噪声未进行个体检测,没有等效声级的计算原始记录,但是检测报告出的是等效声级的数据;5.有机溶剂未做挥发性组分分析。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不符合规范要求,未对制管、抛光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进行调查;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存在漏项,如:制管的电焊弧光,抛光的手传振动。

定期检测

1.检测方案: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表编制人与审核人为同一人;2.现场调查:1名技术人员,现场调查表:防护设施调查不一致(6主要生产设备球磨机设置局部排风罩烘干机无,但7工作声作业人员工作情况现场调查表烘干机设置局部排风罩而球磨机无);3现场采样:化学因素每个采样点1名技术人员,粉尘全部为短时间采样,无长时间采样;4.检测报告:现场采样无长时间采样,且无数据转换计算时间加权浓度,检测报告有TWA(长时间)结果,对超标点原因分析不全面,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不详实,未调查油漆的主要化学成分;2.检测计划不详细,无检测时段。

定期检测

1.检测方案或计划未经用人单位签字确认;2.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时未出具本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书;3.调查日期和采样日期均为.5.24;4.结果计算错误,计算结果增加到了10倍(样品编号F)5.未见粉尘采样介质测量前的处理过程6.部分聚氯乙烯尘超限倍数计算错误7.未见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过程及结果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2.检测报告内容缺少:样品接收日期;3.制管焊接工艺调查不清、危害因素辨识有误。

定期检测

1.劳动者作业情况调查表不符合要求;2.采样点设置示意图陪同人未签名确认;3.粉尘短时间只采一个样品;4.高温判定标准错误,采样计划中氨设置长时间采样。

定期检测

1.检测方案中无现场采样点设置示意图;2.二氧化锡和铅烟未进行短时间浓度的检测,无法计算超限倍数。

定期检测

1、档案资料装订混乱。2、测点布置图缺乏规范。3、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未经审核。4、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名。5、报告书未盖有效CMA章。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及工作日写实不符合标准,未收集环氧树脂的MSDS或者进行成分分析;2.现场采样未绘制采样点设置示意图,采样人、复核人未签字确认

3.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时未出具本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书;

定期检测

1.白炭黑粉尘未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确定粉尘性质;2.采样时间和频次不符合标准要求。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记录不规范;2.未在被服务对象显著标志物位置拍照留证;3.将主要危害因素谷物粉尘识别为其他粉尘;4.档案缺现场报告和原始记录审核记录。

定期检测

1.检测方案: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无用人单位签字确认,现场调查1名技术人员;2.现场采样:一氧化碳、噪声1人完成采样,个体采样时间不足(粉尘个体采样时间为1h,未覆盖整个工作班)。

现状评价

1.现场调查不规范,对企业提供的资料应有调查核实记录;

2.个体采样人数未能满足GBZ要求;3.未识别氟化氢、硝酸,也未进行相应的检测;4.未识别检测的化学物质,未将其有害性告诉用人单位。

预评

1.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2.采样原始记录不符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采样只有1人签字;3.涂改没有签字;4.“噪声等效声级计算原始记录表”有企业陪同人员签字和LAq.T,但是没有设备名称和唯一标识。

控评

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不规范,内容不细致,不全面,无写实的劳动者姓名,巡检作业时段划分不够细;2.检测计划不详细,无检测时段。

现状评价

1、采样点布置图没有标出职业病危害因素;2、项目调查表没有详细列出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

3、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

4、陪同人员签名不符合规范,用印章代替签名。

定期检测

1.无个体采样、无长时间采样;2.铝合金中含铅,未识别;3.空压机房未检测噪声,溶铸未检测铅烟;4.氢氧化钠检测中,空白溶液浓度为0.ug/ml,空白溶液浓度过高,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5.三氧化硫及硫酸检测报告中,质量控制样品未包含采样介质。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2.个体噪声只检测2个小时,还有的岗位测15分钟;3.检测报告没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名;4.个体采样数目不符合GBZ的规范;5.有机溶剂没出具挥发性组分分析报告

控评

1.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2.检测报告内容缺少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唯一性标识;报告书未盖有效CMA或CNAS章和公章。

定期检测

1.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时未出具本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书;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白乳胶年用量3吨,只是说从msds中得知是环保材料,但是未见到有相应的msds,白乳胶中可能含有乙酸乙烯酯等组分;3.检测报告中未见委托单位的地址、检测样品的描述

定期检测

1.合同未明确检测范围,检测报告中有一、三楼,未对二楼的功能用途作说明;2.检测报告未按规范要求附资质证复印件;3.合同评审内容不完整,未对资质条件进行分析;4.检测计划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5.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缺乏依据;6.对油磨粉尘未进行定性;7.检测报告无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唯一性标识。

定期检测

1.合同: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无用人单位签字确认3.检测报告:超标原因分析不全面,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有缺项。未调查每周作业天数,因此不能判断是否需要计算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的结果来进行噪声强度结果的判定;2.采样不规范,个体采样人数不足。如花磨工每班6人,应采样3人,实际仅采样1人;3.检测现场拍照留证照片中无检测人员影像。

定期检测

1.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2.对未作检测或未作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磨轴机的粉尘),未说明理由。3.现场调查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未对原辅料中氨气用量进行调查;4.未对冷轧油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

定期检测

1.因素辩识不完善,喷砂工艺中的“砂”是什么,没有明确,也没有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定期检测

1、合同评审不规范,随意修改名称;2、调查人员和陪同人员签名似乎雷同;3、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名;4、样品流转单制作过于复杂化,不便于管理;5、委托检测未征得被服务单位书面同意。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应细化2.粉尘TWA只检测1h

3.没有进行噪声的个体检测

定期检测

1.检测技术服务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现场调查记录表格信息不全面,无场所布局、设备布局、生产工艺等信息;3.未在被服务对象显著标志物位置拍照留证;4.现场调查及工作日写实不符规范要求,现场未调查场所布局、设备布局和生产工艺等内容,工作日写实切割工1个工作日内只切割1小时,其余工作时间的工作内容未记录;5.熔融、中断未考虑铝尘;6.高温检测时不属本地炎热季节,评价时又未考虑该情况,切割噪声检测结果仅按1个工作日内接触1小时,评价结果不能反应实际情况。

现状评价

1.现场调查:未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料;2.采样方案:用人单位负责人未签名;3.现场采样:每个采样点1名技术人员,化学*物长时间采样时间2h未覆盖整个工作班次,空白对照样1个,未对职业病设施进行检测;4.检测报告:无现状检测报告,现状评价报告中化学*物直接使用实验室报告结果,未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值转换计算接害岗位加权TWA(应对油磨工不同时段接害浓度时段进行时间加权浓度计算得出该工种TWA值);5.现状评价报告:除粉尘外,其他化学*物检测结果均为小于检出限,报告未对工作场所存在使用化学*物的岗位未检测化学*物进行合理解释,职业健康检查是现状评价报告重要组成部份,本报告缺乏该部份内容。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2.未对油墨成分、烤炉加热方式等进行调查和危害辨识分析。

预评

1.工作日写实不规范,内容不细致,不全面,未分时段记录;2.标志物及检测现场拍照留证照片中无检测人员影像.

定期检测

1.对未作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说明理由。报告中识别了苯、甲苯、正己烷等化学危害因素,而只检测了二甲苯,并未说明理由;2.检测计划不详细,无检测类别、无检测方式、无检测时段、无监测点设置示意图等;3.现场调查不规范、不详实,无树脂、耦合剂等的主要化学成分,无工作日写实;

定期检测

1.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现场调查:热熔胶主要成份未调查,胶机枪头清洗室工艺过程及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调查,工作日写实工种与主要工种及劳动定员调查不一致;3.现场采样:粉尘全部为短时间采样,无长时间采样,但检测报告有TWA(长时间)结果;4.检测报告:对超标点原因分析不全面,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检测方案委托方未盖章。2、测点布置图受测单位未签名。3、未在被服务对象显著标志物位置前拍照。4、检测与评价报告未附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无法确认是否具有职卫检测资质。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有涂改未签名;2.现场采样未绘制采样点设置示意图;3.未在现场采样点进行拍照或摄影留证;4.未对原辅材料中锡膏成分进行调查,对锡膏中是否含铅未说明理由。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物料及工艺情况未调查消泡剂、防腐剂主要成份,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甲醛无依据;2.检测方案: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乙酸乙烯酯个体采样流量错误(0.1L/min,应为50ml/min)个体采样人数不足(个体采样对象1人,应至少2人),个体采样时间不足(生产操作工上午工作时间8:00-11:00投料、巡检,下午工作时间14:00-16:00巡检、投料,采样时间为13:14-16:14,采样时间应尽量接近整个工作班)对碎料工采样时,未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样,采样时机不合适。

定期检测

对碎料工采样时,未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样,采样时机不合适。

现状评价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有涂改未签名;2.合同评审时间晚于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时间;3.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

定期检测

1.检测技术服务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未对砂磨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测定。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未对打胶区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对该区域未进行检测评价,未说明原因;2.检测报告:粉尘浓度使用Ccax,非专业用词,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个别个体采样只采0.5小时;2.控制室噪声评价标准错误;3.二氧化碳结果计算错误;4.粉尘、噪声、高温收费不符合物价规定。

定期检测

1、定点检测过多,个体采样使用少,采样时间不规范;2、检测报告建议出现错误,职业病体检是对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而不是仅仅对接*人员。

定期检测

1.记录信息填写不规范、有涂改未签名;2.检测报告内容缺少: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

定期检测

1.“重卷岗”焊接作业未识别有害因素-Cr铬。原辅料中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遗漏了重要成分Cr铬;2.现场拍照留证照片中无检测人员影像。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应进一步细化;2.企业提供的资料未盖章确认;3.各岗位粉尘个体TWA、个体等效声级只测2小时,且工作日写实没有细化;4.检测报告没有仪器设备的名称及唯一性标识;5.检测报告中WGBT的检测结果表述不准确;6.个体采样数目不符合GBZ的规范

定期检测

检测计划不详细,采样设备型号不具体,未细分检测时间段;

定期检测

1.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检测方案:无用人单位签字确认;3.现场采样:每个化学因素采样点1名技术人员(梁景翔),物理因素采样点1名技术人员(欧伟明),粉尘全部为短时间采样,无长时间采样。

定期检测

1.合同未明确检测类别;2.工作日写实作业方式描述不规范;3.技术服务方案未由用人单位签字确认;5.未在现场采样点进行拍照;6.检测报告无检测样品的描述、无检测人员和复核人签名。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不详实,不锈钢带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未明;2.检测计划不详细,无检测时段。

定期检测

1.检测技术服务合同缺签订日期;2.乙酸丙酯、正丙醇委托检测未签订委托检测协议书。

定期检测

1.现场调查:1名技术人员;2.现场采样:每个采样点现场采样1名技术人员;3.检测报告:建议无针对性。

定期检测

1.工作日写实不详实,时间段的划分不够细;2.非稳态噪声的结果计算不科学,用一次18min检测的Laq值代表全日6小时接触的强度值用于计算8小时和40小时等效声级。

定期检测

对未作检测或未作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未说明理由。

定期检测

1.检测报告完成后15日内未按规定登录智能安监平台填报相关业务信息(报告完成时间:年11月)

定期检测

1.检测报告完成后15日内未按规定登录智能安监平台填报相关业务信息(报告完成时间:年11月24日)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存在重大漏项。未对委托检测的企业使用液氨的情况进行识别,未说明理由,未将其可能对工人产生的健康或安全影响告知企业。2.合同评审:合同评审未按实际开展,如本次检测未发生分包,评审结果是分包方满足要求;3.现场调查:生产工艺调查不详实,如未调查压延、退火设备外壁温度,防高温防护设施等进行调查,生产设备布局未调查,工作日写实:压延工、退火工工作内容不清晰,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有为作业工人配备防护用品,检测报告3.2.6“用人单位尚未给工人配发相应防护用品”;4.现场采样:每个采样点1人进行检测采样;5.检测报告:如高温检测时间为10月,检测时间为19:00-21:00,应说明未按规范检测的原因,对超标结果调查分析无针对性,应从设备因素以及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建议无针对性,噪声超标,应按噪声作业分级管理提出建议。

1贫血

ICD-9编码:.9

可能病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非洲锥虫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沙粒病*出血热(美洲)

砷,慢性*性作用

巴贝虫病

芽孢杆菌病

布鲁氏菌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球孢子菌病

科罗拉多蜱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登革热

白喉

埃博拉-马尔堡病*性疾病

埃立克体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熏蒸剂,急性*性作用

溶血性贫血,急性

出血热与肾综合征

组织胞浆菌病

钩虫病

Kyasanur森林病

拉沙热

铅,亚急性*性作用

利什曼病

钩端螺旋体病

疟疾

糖尿病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支原体肺炎

副球孢子菌病

细小病*B19感染

鹦鹉热

Q热

辐射病,急性

回归热

裂谷热

落基山斑疹热

血吸虫病,肝和肠

伤寒

斑疹伤寒,螨虫

*热病

2出血

ICD-9编码:.9

可能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沙粒病*出血热(美洲)

巴贝虫病

斑疹热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感染

科罗拉多蜱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登革热

白喉

埃博拉-马尔堡病*性疾病

汉坦病*肺综合征

出血热与肾综合征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Kyasanur森林病

拉沙热

钩端螺旋体病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疟疾

脑膜炎球菌感染

鄂木斯克出血热

鼠疫

鹦鹉热

辐射病,急性

回归热

裂谷热

落基山脉发现的热病

天花

链球菌感染

兔热病

斑疹伤寒,螨虫

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

病*脑炎,蜱传播

*热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ICD-9编码:.3

可能病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哮喘,职业

球孢子菌病

接触性荨麻疹

包虫病

丝虫病

钩虫病

盘尾丝虫病

副球孢子菌病

血吸虫病,肝和肠

血吸虫病,尿

粪类圆线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