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骨髓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复制链接]

1#
骨髓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骨髓穿刺液的涂片标本在疾病诊断上最起作用的是,那些对诊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不存在于外周血中而存在于骨髓中的疾病。

①骨髓细胞

②癌或肉瘤等的肿瘤细胞的骨髓转移(骨髓癌瘤症等)

③戈谢病

④尼曼一皮克病

③黑热病

⑥组织胞浆菌病

⑦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其中包含特发性后天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需要铁染色)。

⑨先天性红细胞生长不良性贫血(CDA),histiocyticmedullaryreticulosis等。

此外骨髓穿刺适用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

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外周血中不出现白血病细胞的非白血性白血病,可以通过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的存在进行诊断(但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特别是RAEB的鉴别上有一定问题)。

即使是在诊断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时,为了排除白血病的可能性,骨髓穿刺也是很有价值的。

特别是在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时,利用骨髓穿刺液检索增生的细胞的存在是很重要的。

对于以上各方法,今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素因,恶性淋巴瘤,肾性贫血,感染所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骨髓穿刺涂片标本在疾病诊断上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只起到用外周血象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的辅助作用。

当然并不是完全无用,有时也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不可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疾病)。

比如说作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中的特殊情况:

如前所述的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包括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患者),依靠骨髓穿刺液中的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的存在来进行诊断。

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典型者,巨核细胞的增加等在诊断中也非常有用。

在非白血性以外的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多数情况下不用进行骨髓穿刺就可以诊断。

当今通过抗白血病药的治疗,病情缓解,生存期间延长的情况日益增多。

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定期进行骨髓穿刺,不以外周血而通过对骨髓状态的把握对治疗进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虽然穿刺的方法正确,但经多次改变穿刺部位仍无法得到骨髓血,也就是所谓的无法引出骨髓穿刺液,这在骨髓纤维症,骨髓癌肿瘤等中较多见。

此外,在白血病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高度增加时也会发生。

此时必须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

骨髓穿刺的禁忌证是:

血友病,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等由于血液凝固因子的大量减少所引起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的患者。

由于血小板的减少会造成出血时间延长,只要注意穿刺后压迫止血等,可解除禁忌。

骨髓穿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不良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很必要的。

不管怎样,在骨髓穿刺前有必要先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另外必须询问过去拔牙时是否有止血困难的情形,有无关节内出血等。

表:骨髓穿刺临床应用范围

适应证临床应用广泛,当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作骨髓检验1)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减少,一系、二系或三系增多,一系增多伴二系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2)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等(3)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寄生虫学检查(如疟疾、黑热病)等禁忌证骨髓穿刺的绝对禁忌证极少,遇到下列这几种情况应注意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如为了明确疾病诊断也可做,但完成穿刺后必须局部压迫止血5~10min。而严重血友病患者禁忌(2)晚期妊娠的妇女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