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食品安全宣传周警惕海鲜食品 [复制链接]

1#

长在南通,吃在南通,南通的江海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肥美的螃蟹、海螺、蛤蜊、海虾都能让我们大饱口福。你有没有遇到过在饶有兴致地吃完那些炝虾、炝蟹过后,偶尔出现腹部绞痛、腹泻、脓血便、发热、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脱水等症状呢?那导致出现这一症状的“隐形杀手”是谁呢?大多数情况下与副溶血性弧菌有关。据南通市疾控中心多年来统计分析,在全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有近一半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最早在年被藤野恒三郎在日本发生的一次食物中*事件中分离得到。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微生物,主要生存于海水,港口水环境及附着在海产品上,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污染的海产品而感染,目前副溶血性弧菌已经成为引起食物中*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PART01

副溶血性弧菌中*症状

人们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极可能会引起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胃炎。其特征之一为中*者的粪便多呈水样,且常混有粘液或脓血。此外,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故副溶血性弧菌又有肠炎弧菌之称。

PART02

副溶血性弧菌传播途径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主要经食物传播,主要的食物是海产品或盐腌渍品,常见的食物有蟹类、乌贼、海蜇、鱼等,多因为食物容器或砧板污染所引起。

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夏秋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近年来它跃居我市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性致病因子的榜首之位。

PART03

副溶血性弧菌中*预防措施

预防食物中*的重点从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个主要环节入手,其中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尤为重要。海产食品应尽量低温贮藏,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烧熟煮透再食用;凉拌食物需清洗干净后在食醋中浸泡10min或在℃沸水中漂烫数分钟即可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此外,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并注意消*,以防止交叉污染。

图文

谭维维

责编

宗佳琪

审核

吴徐明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