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口海鲜外包装又检出新冠病毒到底还能 [复制链接]

1#

最近以来,气温直线升高

又到一年一度的海鲜开渔季

也是吃货们大快朵颐的时候

但自从北京新发地海鲜市场进口三文鱼中检出新冠病*以来,一些人担心海鲜产品是否还能放心的享用。特别是7月以来,大连、厦门海关及江西、云南、重庆等地从进口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昨天(8月12日),安徽省芜湖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通报,当地一餐饮店进口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些都使人们对海鲜产品望而却步,怕自己吃了海鲜产品以后“中招”。

新冠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不会被“吃”进去

根据“健康中国(国家卫健委*务新媒体平台)”报道,目前尚未发现食用海鲜产品可导致新冠病*感染的证据。现有研究显示,新冠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也认为,新冠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是吃进去的。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陈恩富在访谈中提到,只要注意日常的个人饮食卫生,食用海水食品、肉类等食物是安全的,公众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传播新冠肺炎。

食用海鲜产品,需要警惕食源性疾病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海鲜产品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很是常见,发病症状主要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夏秋季高发,根据往年数据显示,每年8月是我省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月份。

副溶血性弧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鲜产品中,因此海鲜产品如未烧熟煮透、生吃以及加工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污染,均可造成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以下几点要做到

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一定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个要点的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食材。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购物回家要洗手,特别是处理海鲜产品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至少20秒。购买、制作海鲜产品时避免手触摸眼鼻口。

不生吃、半生吃海鲜产品

特别提醒,不生吃、半生吃海鲜产品。加工烹调海鲜产品时,一定要做到烧熟煮透。

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是在处理海鲜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接触生食品的容器、案板、刀具等污染直接入口食品。海鲜产品等食物在放入冰箱冷冻层之前最好分割成小块、单独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生、熟食物分层存放。

及时清洁消*

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

此外,在处理冷冻的生肉时,最好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防止交叉感染。(详见往期文章: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看完这张图你就知道原因了)

温馨提醒

近期应谨慎购买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新冠病*风险。

来源

浙江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