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冬天到了,各种细菌、病*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同时各种传染病高发期又要来了,手足口病自年以来,年平均报告病例数高达万例,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
年及将迎来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峰年,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增强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在此希望老师及家长共同学习了解常见传染病知识,提前做好幼儿传染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位皮肤出诊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病原体:肠道病*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同一名幼儿会多次得手足口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检疫期:21天
2
如何发现?
第一点,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不发热,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第二点,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很多不典型的疱疹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形态也各有不同(如图所示);
第三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3
怎么传播?
第一点,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和病原携带者。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都可能感染;
第二点,幼儿当然不大可能直接去摸别人的“便便”。但如果一个手足口患儿上了厕所没洗手就摸了玩具呢?幼儿再摸这个玩具的时候就间接接触了患儿的“便便”。或者这个患儿并没有上厕所,但是他手上有疱疹,他用这只手去摸了玩具呢?又或者这个患儿没有用手去摸玩具,但是他打了个喷嚏,而恰好幼儿又离他很近等都可能被感染;
第三点,你可能会想,幼儿天天就在家里不出门,接触不到别的生病的孩子,肯定没事。No!不光孩子能传播,大人也能。只是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感染了一般不发病,没什么症状,但是依然会传播病*!所以说成人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
怎么预防?
第一点,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净双手,如有呕吐物要终末消*;
第二点,勤消*:每餐清洗、消*孩子使用的餐具、每天消*孩子的玩具和其他物品;
第三点,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5-6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第四点,勤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口腔、手、足、臀等部位有皮疹,需尽早就医,及时隔离;
第五点,落实晨检:加强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隔离,加强对幼儿巡视;
第六点,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诺如病*
1
诺如病*是什么?
诺如病*又称诺瓦克病*,形态较好看,像小糖球。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诺如病*变异快,传播速度也很快,虽然各年龄段的人都易感,但儿童属于高危人群,常容易导致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由于诺如病*目前没有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检疫期:5-7天。
2
如何发现?
第一点,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
第二点,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
第三点,尽管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重症病例(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3
传播途径?
诺如病*传染性强,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验到诺如病*,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使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诺如病*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接触过诺如病*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诺如病*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4
如何预防?
第一点,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呼吸道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后,应用肥皂水洗手;
第二点,不生食海产品,贝类必须彻底煮熟;生、熟使用的刀具要分开;水果最好削皮吃;
第三点,加强伙房食品管理制度,每餐使用中心温度计,保证幼儿饮食熟烂,卫生;
第四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家庭成员需进行隔离治疗,同时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以及照料他人;
第五点,如发生诺如病*聚集性或暴发时,要积极加强消*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各种生活用具以及食品加工用具、饮用水等进行消*处理。
猩红热
1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检疫期:7-12天。
2
易感人群?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9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3
症状是什么?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4
怎么预防?
第一点,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