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复制链接]

1#
求治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7568336.html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1-3]。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4-5],男女患病比为1∶10~12[6-8]。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研究显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的超过90%,并在—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9-11]。SLE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对SLE的认知与重视度提高、科学诊疗方案的不断出现与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及泛美抗风湿联盟(PANLAR)等多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和机构分别制订了各自的SLE诊疗指南[12-1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亦曾于年发布过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15]。指南的颁布对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现有的指南对指导我国当前SLE的诊疗实践尚存在下述问题:(1)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LupusTreatmentandResearchGroup,CSTAR)注册队列研究显示[6,16-17],我国SLE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和主要临床转归等与欧美国家不完全相同;(2)国际SLE诊疗指南未纳入中国的研究,完全照搬其推荐意见未必符合我国的诊疗实践;(3)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自颁布起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一直未更新;在此期间,新的诊治研究结果与新型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指南制订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使得我国原有的指南不能更好地指导目前的SLE诊疗实践。鉴于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CSTAR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制订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指南形成方法

1.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CSTAR联合发起。启动时间为年3月21日,定稿时间为年1月21日。

2.指南工作组:本指南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主要涵盖风湿免疫科、肾脏内科、皮肤科、产科、影像科及循证医学等学科专家。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完成。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指南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PracticeGuidelinesRegistryPlatfor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