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和盗汗有何区别?自汗是小儿在醒觉的情况下,人体不应服用发汗药、剧烈运动、气温过高、衣被太厚等原因出现的自然出汗现象。自汗通常是经常出汗,有过运动后出汗更多。
晚间或睡梦中有出汗的现象称之为盗汗,表现为睡梦中出汗,醒来后出汗消失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是寝汗。出现盗汗现象有两种,分别是生理性和病理性。身体健康的婴幼儿由于代谢旺盛,生性活跃爱动,出汗往往比大人更多,很多是生理性盗汗。而婴幼儿出现病理性盗汗常见于患上结核病和佝偻病的孩子。
宝宝出汗多怎么办?自汗和盗汗怎么区分?除了缺钙,警惕3种疾病
引发自汗和盗汗的原因
自汗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改善,体弱儿也逐年下降,婴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而都市中由于营养过剩,出现了不少肥胖儿,所以,对于自汗的追本溯源也以往不同,不全是体虚的原因。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躯,自汗是因某些婴幼儿体内阳气不足,气虚引起。身体比较虚弱的孩子出现自汗现象的情况比较多,这些婴幼儿如果感染到风寒或长期存在体弱多病的情况,那么,他们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伤,身体的津液出现外泄表现大量出汗。出汗过多后,会导致婴幼儿身体内微量元素流失而缺乏,如硒、锌、锰、铁、铜等,造成婴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也会受限,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盗汗的原因
护理或喂养不合理: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多在夜间睡觉或白天活动后,在其胸部、背部、头部等部位有片状出汗现象,这通常是因为消化吸收不良和喂养不合理造成的。另外,婴幼儿衣被过厚也会引发过多出汗。所以,婴幼儿晚上不可吃太饱,生活习惯要适当就好。
婴幼儿生理性盗汗通常不提倡药物治疗,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生活中引起的高热原因。当宝宝睡觉之前活动较多,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引发的夜晚出汗,父母需要在临睡之前对宝宝的活动和进食的量加以控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睡眠,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比较有利的。冬天室温控制在18-22℃为佳,被褥应根据温度的浮动而调整。
婴幼儿缺钙
婴幼儿睡觉的前半夜,头部会明显出汗。枕骨部位受到汗液的刺激,婴幼儿常会在睡眠中摇晃脑袋,和枕头形成摩擦,出现后脑勺头发稀少,脱落,这就是典型的“枕秃”。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若婴幼儿既有枕秃,还伴随着盗汗、囟门闭合迟缓、X型腿、患珠肋等症状,极有可能是由于血钙偏低所致,不超过3岁的婴幼儿较为多见。
婴幼儿疾病
婴幼儿患病后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引起的盗汗,这是由于体质虚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所以,以下病患也可导致盗汗。
1、结核
婴幼儿得了结核病,前半夜会有出汗的现象,后半夜和天亮前也会出汗。结核病还有其他症状,如疲乏无力、低烧、食欲下降、面颊潮红等。如果担心婴幼儿是否感染结核病,需要通过肺部X线检查,或者做结核菌素试验,方便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
2、佝偻病
患上佝偻病的婴幼儿在睡觉后有多汗现象,特别是头上出汗,能把枕席浸透,还有枕秃和惊哭。所以,需要及时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
3、低血糖
若婴幼儿经常在凌晨之前有多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且快等症状,可能是低血糖的,注意给婴幼儿食用糖水和糕点来纠正。
可馨育儿说Tips
婴幼儿患有风湿、贫血、类风湿等疾病,也会出现多汗现象。总之,婴幼儿有盗汗的症状,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把因某些疾病导致的盗汗给排除之外,做到万无一失。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本平台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问题,或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