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58.html不管是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小到感冒大到癌症,几乎都要做血常规,但是多数人根本看不懂这些检查指标。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血常规”可以查出癌症吗?多数人或蒙在鼓里
通过血液检测能够判断出细胞变异吗?想必很多人都是比较好奇的,单纯通过血常规检查,癌症是比较难发现肿瘤存在的。
浙大二院血液内科梁赟主任医师表示,对于有经验的血液科医生会发现血常规的某些表现可能和血液系统的癌症有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通过血常规的检查直接查出癌症的细胞,只是发生了白血病的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随着病情的发展,到了白血病晚期的时候,白细胞增高得可以更加显著,这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骨髓象检查,观察骨髓象当中有核细胞的数量,以及是否有白血病性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的存在,对白血病做明确的诊断。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数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升高,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一高两低”。患者很容易伴随头晕,脸色苍白,活动后胸闷气急,以及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
化验单末尾可以看到原本不应出现的各阶段,不成熟的粒细胞,还有少量幼稚细胞,这多半是指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该病的机制主要与p相关,这种蛋白具备激酶活性,可刺激粒细胞不断增殖。
一般淋巴细胞数量5×10/L,若是血液检测结果比例有明显升高,则很可能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
血常规中各个成分异常增多,可能指向骨髓增殖性肿瘤,这种生长非常缓慢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常规可以表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大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大于正常。
血液肿瘤是很难单纯依靠血常规诊断的,还需要根据血常规的提示,进一步检查才能达到确诊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依靠某种指标判断是否有癌症。
癌症的发生还是与与许多因素有关的,想要真正查明癌症,需要做很多专业检查。但是有些人却因为浪费钱直接省略。
癌症检查方法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临床常规体检、影像学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X光平片、PET-CT检查等。
肿瘤检查,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是检验学,包括各种血液、尿液等化验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以及循环肿瘤细胞等检查。
病理学检查在肿瘤检查中,有确定诊断的金标准作用。病理学检查,要求对组织学病理、脱落细胞病理,进行相关检查,同时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还要进行基因相关内容的检查,以明确肿瘤的基因学分型,和组织学基因表现等多方面内容。
癌症检查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还是应该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检查,而不是盲目相信某一个数据,毕竟有时数据也是会欺骗人的,还是应该在血常规出现异常时做进一步检查,不要总是害怕浪费钱。
延伸——血常规检查前的注意事项,请提前了解!
检查血常规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避免在过高或过低环境中测量,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增高,影响结果判断。
白细胞有日间变化,在安静和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长期监测白细胞,应尽量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采血。检验血常规前不要大量饮水,大量饮水以后血液稀释会影响结果判断。
三大常规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项目,多年来一直都列为必检项目。
可以反映各种疾病情况,比如贫血、凝血功能缺陷、炎症、白血病都可以通过血常规筛查出来。血常规极其重要,检测血常规前一定要做好注意事项,避免影响血常规的结果。